高校如何通过学科建设推动首都发展?如何精准定位国家发展需求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 3月8日下午,北京工业大学“十四五”学科建设推进大会召开。会上,北京工业大学氢能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朝阳园、北京工业大学物质科学(大科学装置应用)研究院四家新机构成立,该校表示将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深度融入和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北工大四家新机构挂牌成立。 受访者供图
当日,北工大和大兴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局等单位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并为四家新机构揭牌。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坚持内涵、特色、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持续获取强大发展动力。
姜泽廷提出四点意见。他认为,要紧紧抓住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大战略机遇,聚焦国际科技前沿发展学科,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学科发展与重大基础科技设施建设的深度融合,开展“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其次,坚决贯彻落实市属高校分类发展要求,进一步聚焦重点研究方向和关键底层技术,将学科建设深度融入首都新时代发展格局。三是不断改革和完善资源分配机制,将资源更多地投入一线,加强学校与政府、企业的联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四是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强化有组织科研导向,培育良好创新生态,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大会发布了学科建设系列行动方案,面向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形成打造“碳中和、城市更新、人工智能、高端智库”四大学科特色的共识。北工大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聂祚仁总结学校学科建设成果时表示,要按照“补短板、强特色、促交叉、提能力”的思路,着力打造高质量特色学科生态体系。发挥好一流学科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围绕国家和首都战略需求,聚焦“双碳”战略、城市更新、人工智能、高端智库建设,加强有组织科研,提高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能力。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在致辞中对学校近年来的办学成果和为国家、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肯定。
“希望学校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有组织科研,进一步凝练科研方向,汇聚科研队伍,建设科研基地,在取得重大原创成果、培养领军人才等方面取得突破,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力争实现科研工作质的飞跃。”雷朝滋说道。
据介绍,当日,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全体中层干部,学科负责人,教师代表,博士后及研究生代表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