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试验技术专业知识服务系统

黄曲霉毒素B1

作者
佚名
来源
中国应急分析测试平台
发布时间
2016-09-05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2
领域
食品领域
正文
概述: 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生的十万只火鸡突发性死亡事件被确认与从巴西进口的花生粕有关。进一步的调研证明,这些花生粕被一种来自真菌的有毒物质污染这些研究工作最终使人们发现了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产生的有毒代谢物质。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G1,G2以及另外两种代谢产物M1,M2.其中M1和M2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B1,B2,G1,G2,M1和M2 在分子结构上十分接近。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食品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浓度为15ug/kg。 中国政府对各种食物中黄曲霉毒素的最高允许量如下(ug/kg):玉米花生,花生油,坚果和干果(核桃杏仁)20;玉米,花生仁制品(按原料折算)20;大米其他食用油(香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油胡麻油,茶油麻油,玉米胚芽油米糠油,棉籽油)10;其他粮食(麦类面粉,薯干),发酵食品(酱油食用醋,豆豉腐乳制品),淀粉类制品(糕点饼干,面包裱花蛋糕)5; 美国联邦政府有关法律规定人类消费食品和奶牛饲料中的黄曲霉毒含量(指B1+B2+G1+G2的总量)不能超过15μg/kg。人类消费的牛奶中的含量不能超过0.5μg/kg,其他动物饲料中的含量不能300μg/kg。 而欧盟国家规定更加严格落花生和坚果及其加工产品和所有谷类食品及加工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限量为2.0μg/kg;原奶、热处理奶及加工奶产品中M1限量为0.050μg/kg;婴儿食品(包括婴幼儿奶)中M1限量为0.025μg/kg。” 技术分析: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如不连续摄入,一般不在体内积蓄。一次摄入后约1周即经呼吸、尿、粪等将大部分排出。 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制品,常在收获前后、储藏、运输期间或加工过程中产生。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棉籽、花生、玉米及其制品;其次是稻米、小麦、大麦、高梁、芝麻等;大豆是污染最轻的农作物之一。谷物不能及时干燥和储藏期间水分过高,就有利于霉菌的生长;昆虫和鼠类的危害会促进霉菌的生长;黄曲霉毒素偶尔也能在牛奶、奶酪、玉米、华山、棉籽、花生仁、杏、无花果、香料和其他一些食品和饲料中发现;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玉米和棉籽作奶牛的饲料,会导致M1污染奶牛和奶制品,牛奶、鸡蛋和肉类有时也会因动物食用含黄曲霉毒素的饲料而被污染。 黄曲霉毒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的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黄曲霉毒素B1对包括人和若干动物具有强烈的毒性,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 食品加工有利于降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特别在碱性条件下加工和加工工艺中有氧化处理措施等都有利于黄曲霉毒素的降解。 亚洲和非洲的疾病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表明,食物中黄曲霉毒素与肝细胞癌变 (Liver Cell Cancer,LCC) 呈正相关性。长时间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物被认为是导致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黄曲霉毒素与其它致病因素(如肝炎病毒)等对人类疾病的诱发具有叠加效应。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其致癌力是奶油黄的900倍比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能力大75倍,比3,4苯并芘大4000倍.它主要诱使动物发生肝癌也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