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试验技术专业知识服务系统

一起氯气泄漏事故

作者
佚名
来源
安全管理网 
发布时间
2008-10-05
关键词
氯气泄漏
摘要
2004年6月11日10时30分左右,某厂物化学品仓库值班室的固定式氯气报警仪突然发出声光报警,液氯气瓶发生泄漏。
正文
1.事故经过 2004年6月11日10时30分左右,某厂物化学品仓库值班室的固定式氯气报警仪突然发出声光报警,液氯气瓶发生泄漏。空气中弥漫着氯气特有的刺激性气味。化学品仓库的操作人员迅速配戴好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火速赶到现场查找泄漏气瓶,进行堵漏处理。一次堵漏不成功,氯气在常压下迅速汽化,没有浓度减少的迹象。操作人员迅速将泄漏的液氯气瓶推进到碱吸收池中。大量气泡从碱吸收池中冒出,险情没有解除。同时求助气体防护站(以下简称气防站)。气防站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启动化学事故应急预案(现场勘察、侦毒、隔离区与疏散区确定、人员疏散、现场检测、成功堵漏、空气中毒物的稀释、消除等),在对环境、人员没有造成危害的情况下,于15时20分成功堵漏,工厂解除警报,恢复正常生产。
2.气防站启动化学救援预案 2.1 赶赴现场 气防站接警后,迅速出动,在规定的时间内(生产厂区5分钟)赶到现场。气防站的专业气体防护人员迅速实施化学救援应急预案。 2.2 现场堪查 10时45分,气防站派2人小组在配戴好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后,携带便携式氯气报警仪进入现场。碱吸收池有大量气泡冒出,便携式检测报警仪立即跳到上限。事故危险区域内无发现无关人员,未发现中毒人员。 2.3 现场侦毒 事故现场是液氯气瓶存放的开放式库房,现场有2个固定式氯气报警仪的检测探头,值班室内声光报警仪不停发出声光报警;勘察小组携带的便携式氯气报警仪报警声不断,初步确定是氯气泄漏。 2.4 泄漏量确定 根据现场勘察情况结合库房保管人员的记录,确认泄漏的液氯气瓶是使用后空的液氯气瓶,根据生产单位使用后情况,可以认定气瓶内液氯量小于200L。 2.5 区域确定 数据来源:我国目前没有事故隔离区的划定标准,借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联合编制的ERG标准。 ERG提供的隔离、疏散数据见表1。 表1 ERG隔离疏散数据 化学品 名称 少量泄漏(小于200L) 大量泄漏(大于200L) 紧急隔离 白天疏散 夜间疏散 紧急隔离 白天疏散 夜间疏散 1017氯气 30米 300米 1100米 275米 2700米 6800米 按照ERG界定的泄漏量及隔离区半径的划定,确定事故现场隔离区半径为30米,并顺风向划定300米下风向疏散区域呈椭圆形划定。 参照时根据现场的气象条件和地形、地物具体的情况,对数值进行必要的校正。 2.6 现场检测 现场使用便携式氯气报警仪,检测范围0.1~12ppm,超过检测上限用大于12ppm表示,设定碱吸收池东、西;泄漏区东、西;分隔墙东北、东南;配电室东、西;操作室东、西共计10个检测点。 隔离区空气中氯气浓度为职业暴露剂量限值(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氯气的MAC为1毫克每立方米)20倍以上。 疏散区空气中氯气浓度随机选点,测定值为0.2~3.0ppm,是职业暴露剂量的1~10倍。 隔离区与下风向疏散区内空气中氯气浓度的检测值和其ERG的划分基本相符,没有进行数值的校正。 检测点设定及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检测点设定及检测结果 序号 检测地点名称 10时45分 氯气浓度(ppm) 15时20分 氯气浓度(ppm) 1 碱吸收池东侧 6.9~﹥12.0 未检出~0.1 2 碱吸收池西侧 10.2~﹥12.0 未检出~0.2 3 泄漏区东侧 5.4~﹥12.0 未检出~0.1 4 泄漏区西侧 8.2~﹥12.0 未检出~0.1 5 分隔墙东北侧 4.0~﹥12.0 未检出~0.1 6 分隔墙东南侧 7.5~﹥12.0 未检出~0.1 7 配电室东侧 2.1~10.4 未检出 8 配电室西侧 0.8~8.0 未检出 9 操作室东侧 1.9~11.1 未检出 10 操作室西侧 0.6~6.7 未检出 考虑到氯气相对空气的比重较大,采样点在呼吸带高度至地面段,获得数值是个区间。 2.7 紧急疏散 确定紧急隔离区后,疏散小组紧急组织人员进行划定事故源区——事故隔离区内人员的紧急疏散。 确定下风向疏散区域,企业公安迅速组织人力进行下风向区域内人员的疏散,同时通知周边相邻的车间装置。 确保隔离区无人员发生伤害,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隔离区;疏散下风向疏散区域内人员,设立临时集结点,清点人数,保证人员安全撤离,避免人员滞留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2.8 泄漏处置 2.8.1 碱吸收池的水位偏低,不能完全将泄漏气瓶整体淹没 碱吸收池冒出的气泡,用氯气报警仪检测,达到12ppm以上。紧急派2人小组配戴好呼吸器具后,进入现场将碱吸收池的水位加到最大水位,还是不能将气瓶整体淹没(气瓶由于其在碱吸收池中的浮力大于重力),用钢管将气瓶的泄漏端压到池底部。 2.8.2 碱吸收池PH值测定 吸收池中碱的浓度影响到泄漏氯气的吸收效果。 用酸碱指示试纸测试吸收池PH值小于7,紧急调来的固体碱因存放时间较长已完全固化成一体。将片状固体碱(氢氧化钠)加入到吸收池中,并用钢管不断搅动吸收池的液体。一方面,增加固体片碱的溶解;另一方面,增加泄漏氯气被碱中和吸收的量。 2.8.3 降低空气中的氯气浓度 外围保护的消防支队水罐车,使用雾化水枪,降低空气中氯气的浓度。5分钟后,用便携式氯气报警仪进行检测,隔离区环境中的氯气浓度大约在0.1~10ppm之间,没有超过12ppm的地方。间隔20分钟后,进行水雾吸收、稀释。 2.8.4 二次堵漏 碱吸收池中液氯汽化产生的气泡还在不停的向外冒,不能等待气瓶泄漏完,必须实施再次堵漏。 在进行详细分析泄漏的前提下,分析第一次堵漏失败的原因。制定具体的二次堵漏方案后,准备好器材、专业堵漏工具,堵漏人员迅速实施堵漏。 检查空气呼吸器气瓶压力、清点专业堵漏工具、其它器材用具。一切准备就绪,堵漏及保障小组迅速配戴好空气呼吸器,试用无误后,迅速进入泄漏现场,按照堵漏方案,对泄漏气瓶进行二次堵漏。泄漏气瓶被再次推进吸收池中,液氯气瓶泄漏端被压入池底,至没有气泡冒出,当日15时,堵漏成功。 2.8.5 消除空气中残余毒物 再次调动消防水罐车,用雾化水枪,对周围空气中、分隔墙墙角、地势低洼处、下风向区域作业环境的空气进行喷雾,以消除空气中残留氯气。 2.9 达标检测确认 5分钟后,用便携式氯气报警仪对隔离区域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未检出~0.1ppm之间,全部达标。 下风向疏散区域用便携式氯气报警仪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在未检出~0.1ppm之间,全部达标。 对相邻火炬操作室内、配电间内、厕所内进行仔细的检测,浓度在未检出~0.1ppm之间,检测结果达标。 再次对物流中心的液氯气瓶存放处满瓶区、空瓶区的每个气瓶进行逐个检测,没有发现泄漏。 2.10 隔离、警戒解除 通知相邻、相关单位,恢复正常工作、生产。
3.此次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3.1 成功经验 3.1.1 事故预案的启动及时; 3.1.2 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性较好; 3.1.3 个人防护、呼吸防护做的到位; 3.1.4 现场泄漏处理比较及时; 3.1.5 人员未发生急性氯气中毒事故; 3.1.6 能及时告知周边、外围危害; 3.1.7 隔离区、下风向疏散区内无关人员疏散及时; 3.1.8 二次堵漏成功; 3.1.9 各部门事故预案的指挥者及时赶赴现场,及时按照预案内容实施。 3.2 不足 3.2.1 对液氯气瓶的阀门关闭不严予以堵漏的措施及专用器材尚有欠缺; 3.2.2 备用物资日常检查不到位,固体碱已全部固化成一体; 3.2.3 事故现场对空气呼吸器的需求量非常大,对于备用气瓶的需求量较大(物资储备不足); 3.2.4 对于大功率多通路的充气泵需求较高(加大设备购置投入); 3.2.5 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心理压力比较大,心情紧张,有人在配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时,因紧张用力过猛,将面罩的头带拉断,事故处理人员要克服心理紧张情绪; 3.2.6 现场巡检还不到位,没有进行肥皂泡的检测,及时发现少量的氯气泄漏,及时处理; 3.2.7 个别部门事故预案的反应时间比较长,预案启动比较缓慢。